时间:2025-05-30 06:37:10 作者:用人单位办托,怎样办得起托得好? 浏览量:23807
记者在宁夏银川、湖北宜昌、江苏宜兴探访——
用人单位办托,怎样办得起托得好?(人民眼·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①)
托育服务,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,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。
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现有约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,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,实际入托率仅为7.86%。
“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,支持用人单位办托、社区嵌入式托育、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”,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。前不久,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提出,“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、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。”
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,不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、个性化托育需求。
用人单位办托、社区嵌入式托育、家庭托育点,这些不同模式的托育服务各有哪些优势?服务水平怎样?如何进一步补短板、优服务,实现更好发展?
记者调查版今起陆续推出“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”系列报道,敬请关注。
一天中,什么时候最幸福?
对董武松而言,莫过于午休时站在托育中心窗外,看着女儿和小朋友们开心玩耍。
这家名为“宜心天使”的托育中心,离董武松工作的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楼不过几十米,承载着他和许多同事踏实的幸福。
“上班把孩子带到单位,下班领孩子回家,工作时间有专人照看,上班、带娃两不误。”董武松欣慰地说。
用人单位办托是扩大普惠托育供给的有效方式。为带动更多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,2022年起,中华全国总工会、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评选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,至今有3批共300家单位入选。
近日,记者走进位于宁夏银川、湖北宜昌、江苏宜兴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,看其如何立足职工需求、结合行业特点,扩大服务供给,为本单位职工和附近居民提供优质托育服务。
开办托班
针对子女照护难,解除职工育儿后顾之忧
每天早上,董武松快3岁的女儿总要奶声奶气地催促:“爸爸,快上班!”
“没想到,上托班成了她每天最期待的事。”董武松笑言。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,董武松“不是在看诊,就是在手术,忙起来饭都吃不上”。他的妻子在一家制药企业上班,两口子都不是宜昌本地人,上托班的女儿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。
董武松母亲去世得早,孩子一直由岳母帮着带,但她农忙时要回老家干农活。“大孩子小的时候,单位还没有办托班。每当岳母回老家,我和爱人经常忙得焦头烂额。”董武松说。
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,职工约5300人。近年来,医院加大青年人才、学科骨干引进力度。“不少医护人员来自天南地北,父母不在身边,存在育儿困难。”医院工会主席魏清明介绍。
2021年,医院决定自建托育中心。“照顾好孩子,和做好业务工作一样重要。我们要让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时心无旁骛。”魏清明说。
和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一样,解除职工后顾之忧,是许多用人单位办托的初衷。
下午5点,刚下班的江苏伟丰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宋梦莹穿过一条马路,来到无锡宜兴市小马快跑成长中心,门口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。“看,不少家长都是我的同事。”宋梦莹一边说,一边跟其他家长热情打着招呼。
这家由伟丰集团主导创立的托育机构,源于企业内部的一次调研。
2019年,伟丰集团工会向全体员工发放调查问卷,了解他们希望单位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,逾六成员工提到子女照护难问题。
在伟丰集团,20至40岁的员工数量约占一半。前几年,集团工会副主席黄云兰常听同事们抱怨,本地市场化托育机构收费价格高,且硬件设施、教育质量等不尽如人意。个别业务骨干还因难以平衡育儿和工作,提出了辞职。
“公司曾尝试发放育儿金缓解员工育儿压力,但收效甚微。”黄云兰介绍,单位办托后,跟市场化托育机构相比,价格有一定优势。另外还有接送方便、师资食宿让家长放心等特点,消除了员工隐忧,有效避免了因为托育难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。
但记者采访时发现,并不是所有职工都把孩子送到单位办的托育机构。这是为何?
在宜昌,价格偏高是主要制约因素。考虑到收支平衡,宜昌市多数用人单位开办的托育中心每人月均费用为2000元至2500元。多名家长告诉记者,尽管这一价格低于多数市场化托育机构,但对当地人均月薪六七千元的普通职工家庭而言,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目前,宜昌市办托单位职工子女入托率超过50%。
在黄云兰看来,这还与家庭环境、抚养理念等因素有关,“有的员工父母退休了,有较强的带娃意愿。还有一些老人对托育机构有顾虑,担心照顾不周,倾向于在家里带娃。”
部分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也是重要原因。“我就有同事没把孩子送到小马快跑成长中心,因为其他托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更符合她的要求。”宋梦莹说,有的家长会对比各个托育机构的教学模式、课程设置等,再选择自己心仪的机构。
黄云兰介绍,在伟丰集团,目前有托育需求的员工,超过九成把孩子送到单位的托育中心,“我们要联合托育机构把这件好事办好,不辜负员工的期望。”
因地制宜
办托模式多样,结合单位特点“量体裁衣”
走进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,穿过门诊楼、住院部,一幢粉色的三层小楼映入眼帘,这里是宜心天使托育中心。
托育中心所在地原先是设备库房。2021年,医院争取到有关专项资金150万元,腾走设备,重新装修小楼。“近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,比一般托育机构宽敞。”魏清明说。
有了场地,还需要人才。2021年,医院安排时任儿科护士长牵头筹建托育中心,儿科护士孙亚娟从那时起参与进来。她先到武汉等地的托育机构观摩学习,又在宜昌一家托育机构跟岗学习1个月。医院还从广东深圳请来1名幼教专家,招聘了6名幼儿教师和保育员,负责托育中心的日常工作。
然而,像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这样,场地、资金、人才等条件全部具备的单位并不多。自办托育,面临建设、运营、管理等一系列难题。
“单位自办托育,场地要符合婴幼儿活动安全标准,改造费用较高;专业保育人员薪资及培训成本长期存在,加上托育服务具有公益属性,光靠单位职工子女入学,难以覆盖运营成本,资金压力较大。”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季楠坦言,“职工需求分散、多样也是难题。”
季楠解释,中小型单位职工子女数量少且年龄分布不均,单独办托易导致资源闲置、产生亏损;大型单位虽需求集中,但如果职工流动性高,单位办托的稳定性难保障。此外,托育服务牵涉安全、卫生、教育等多维度管理,大部分单位缺乏经验,担心因管理疏漏引发纠纷。
为帮助用人单位卸下经营和思想包袱,银川鼓励单位通过“购买服务”“委托运营”等方式灵活开展托育服务,降低独立运营压力。“截至目前,银川共有托育机构197家,其中单位办托17家,全部采用与机构合作方式。”季楠说。
银川方角石早托中心就是其中之一。在这家早托中心,两岁多的马彬赫在保育员引导下,自己拿勺,一口口将碗里的食物全部吃完。入托数月,马彬赫的变化让妈妈杨蓓十分欣喜。“以前孩子一直由姥姥、姥爷带,在家时,经常扔盘子、哭闹,谁说也不听。”杨蓓是银川景博学校教师,平时工作忙,只能把孩子托付给长辈,但两代人教育理念差异大,家庭矛盾时有发生,“学校联合方角石早托中心办起托育班,孩子有专业保育员照顾,我们很放心。”
银川景博学校工会主席田丽萍回忆,考虑到独立办托资金投入大、管理难度高,学校主动联系了银川首家通过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托育机构——宁夏方角石早托育儿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,为教职工开展服务。
2021年,银川景博学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,商议与方角石公司的合作方案,决定采用“注资换优惠”方式:作为一所民办学校,景博学校工会出资6万元,并向上级办学单位争取到近2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,委托方角石公司开办“景博爱心托育班”。方角石公司则予以让利,以较低价格为学校教职工提供0至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。
“我们的市场价为每月4800元左右,‘景博爱心托育班’价格要低一半以上。”方角石早托中心执行园长梁春园告诉记者,早托中心能接受低价,除了景博学校的注资补贴,更重要的是“爱心班”为早托中心提供了稳定生源。
梁春园说,在银川,托育机构运营淡旺季明显。“冬季寒冷,小孩子抵抗力弱,容易生病,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出门。”梁春园介绍,淡季时在托人数不到旺季的一半,但保育员工资、场地租金等成本却没有淡旺季之分。
双方“牵手”后,包括全日托、半日托在内,“爱心班”去年有19个孩子,今年又新增13个孩子,景博学校有需求的教职工子女已全部入托。
“虽然人均费用不高,但入托幼儿不少,能为我们分摊经营成本,一举两得。”梁春园说,2023年,景博学校获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,所获15万元资金补助被分批注入方角石公司,作为托育班的后续经费。
对很多单位开办的托育机构来说,仅靠职工子女入托,难以维持收支平衡,需要面向市场同步招生。“外部生源占到我们总生源的85%。”宜兴市小马快跑成长中心负责人岳桂英说。
小马快跑成长中心由伟丰集团投资400多万元,请上海小马快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集团的一处仓库改造而成,日常运营也由小马快跑公司负责。
步入成长中心,墙面柔和的色调温馨自然,墙上挂着孩子们的涂鸦及手工作品;二楼教室里,白板、弹力球等教具琳琅满目;三楼休息区,一张张小床整齐排列,自由活动区,滑梯、积木、跷跷板一应俱全……
“合作细节,双方充分讨论,各展所长。”黄云兰说,集团负责优化硬件设施,把控经营方向;小马快跑则对装饰设计、课程设置、教具购买等提出方案,确保改造标准化、适童化,运营专业化。
“近年来,成长中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部生源加入,机构现在全年营收90多万元,基本实现收支平衡。”岳桂英表示。
拓展提升
优化丰富服务供给,增强单位办托吸引力
在宜心天使托育中心转一圈,只见每周营养食谱张贴在走廊两侧,游戏室里铺着防滑地胶,楼梯转角装有防撞软包……
“前不久,我的一个同事接到托育中心电话,说孩子打闹玩耍时受了伤。电话刚挂断,手机上就收到视频,显示保育员已抱着孩子小跑到了急诊室。”董武松说,尽管自己是医生,但工作忙起来,孩子生了病也只能让老人带着上医院,“对他们来说,进医院就像走迷宫,一老一小我都不放心。孩子放在托育中心,有个头疼脑热,可以快速到医院,安心多了。”
“单位办托的优势是更了解职工需求,可以在运营灵活性、针对性上下功夫。”孙亚娟记得,办托伊始,她经常带着笔记本“潜伏”进医院食堂、更衣室等,听取职工诉求。
为了匹配医护们的工作时间,宜心天使托育中心早上7点半开门、晚上6点关门,比一般的托育机构运营时间长。“有的医护人员临时有手术,来不及接孩子,我们会专门安排值班老师陪同,直到家长来接。”孙亚娟介绍,托育中心还面向全院职工招募志愿者,轮流陪伴新入园的孩子,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。
2023年6月,了解到许多家长有寒暑假托管需求,宜心天使托育中心决定增设寒暑假班,收托3岁以上小朋友。“暑假期间,这里有近100名孩子,可热闹了。”忆起当时情景,孙亚娟不禁莞尔。
无独有偶,宜兴市小马快跑成长中心也有不少3至6岁的孩子。
“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不少职工的孩子年龄在3至6岁,虽已超过入托年龄,但仍有照看需求。另外,随着入托适龄幼儿减少,我们也乐见‘托幼一体’新形态的出现,以此扩大生源范围、补充收入来源。”黄云兰说。
2022年,无锡市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意见》,鼓励统筹整合托、幼两方资源,将0至6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衔接起来。
手指抚摸橡皮泥,脚丫踩在填充了豆子的塑料布包上,几名婴儿在老师引导下,感受触觉的奇妙。这是小马快跑成长中心针对10个月以下孩子的一堂启智课。
“用实物和教具让孩子体验各种物品的质感,可以增强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。”课程教师戴筠告诉记者,成长中心将0至6岁儿童划分为9个教育阶段,不同阶段开设不同的启智课程,“整个课程一共设计了5000多种教具,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开展互动教学。”
“成长中心发展由伟丰集团主导,我们根据职工反馈,不断优化教学课程。”黄云兰说。
“孩子在这里,不但身体被照顾得蛮好,智力也得到适时开发,有利于托育阶段和幼儿园阶段的衔接过渡,同事们都挺满意。”前不久的一次体检中,儿科医生告诉宋梦莹,孩子在语言表达、肢体协调等多个方面表现优秀,这让她十分欣慰。
随着用人单位与受委托的托育机构合作走向深入,后者正尝试进一步开拓市场。
梁春园向记者透露,方角石早托中心正与一些用人单位洽谈合作,“对方可以购买服务,委托我们开办托育班;或自建托育中心,由我们负责运营。我们还可以提供‘送托上门’等服务,满足用人单位职工更多的个性化需求。”
虽然目前还未达成最终合作意向,但梁春园挺有信心:“多样化的合作模式,将丰富托育服务供给,既拓展托育机构生存空间,也助力破解用人单位独立办托难题。”
本报记者 强郁文 白光迪 秦瑞杰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5月30日 第 13 版)